AI與創意之交
AI是人類智慧的產物,從智能助手、語音識別到自動化駕駛技術,AI已全面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在人工操作領域,AI的應用尤其廣泛,重要性也日漸突出,在藝術設計領域亦是如此。“設計學注重創意和情感的鏈接,”我國設計學創新研究和實證研究的杰出代表、教育部人才評審專家、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南京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張旸教授說,“AI無法復制人類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設計師憑借經驗和情感去多維度地理解問題,與用戶溝通并解讀其需求,再將創意轉換為實際產品。這些環節中,人類的情感、經驗及智慧等,AI無法完全替代。”
不僅如此,張教授還表示,AI的發展無法脫離人類的引導和調控。雖然AI在技術上進步顯著,但仍然需要人類來設定目標、優化算法、保障數據的準確性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會對AI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特別具體到創意、設計、藝術這些關乎意境與情感的高度內化性學科,這一特征體現得更為明顯。
國際視野下的設計創新與教育領軍者
張旸教授早年間取得南京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學士學位,后赴英國深造,先后獲得英國諾桑比亞大學室內設計的碩士學位及英國拉夫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兼具藝術設計理論研究、實證科研以及創新教育等多面背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設計創新與教育、設計思維與設計方法,設計過程中元認知與設計知識運用之間等關系等。
多年的海外求學及交流背景使得張旸教授設計學研究頗具國際視野。他獲取博士學位的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歷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的技術學院,在英國的Times藝術設計、CUG英國大學等本土排名中名列前茅。在英國《衛報》發布的藝術設計專業排名中,拉夫堡大學直接開掛把英國G5甩在身后,在設計專業中是一所標準的實力派大學。在那里,張旸教授對于設計學的認知、設計教育的理解、專業技能等都有了極大的提升,特別是構建了系統嚴謹的西方藝術研究架構。他曾多次擔任國內外知名設計研討會嘉賓,在西班牙、挪威、克羅地亞等地舉辦的設計學會上發表主旨演講。2023年,張旸教授應邀主持2023年創新融合設計教育與發展大會(Innova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ference)及2023年國際藝術與設計院校聯盟Cumulus國際學術會議主題平行會議,并為奧斯陸城市大學校刊FormAkademisk(Scopus)撰寫編者按。
幾年前,張旸教授返回他的母校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任教,并擔任博士生導師。對于這一選擇,他滿懷感恩地說:“南藝是我藝術之夢啟航的地方,在這里我構建了對于藝術、設計的基本框架,不斷思考、實踐、成長,不管去到哪里,南藝一直都是我內心深處最溫暖的地方。當有機會回到這里,我當然毫不猶豫!”
在南藝,張教授注重對學生基本認知和核心能力的培養,并致力于推廣國際創新設計教育理念的交流與融合。元認知及其對設計知識應用的影響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他指出,從認知角度來看,創造力是人的一種認知能力,是一種在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間不斷轉換的思維方式和思想過程。元認知能力是人關于自身思考方式的意識,相關理論研究表明元認知能力可以有效測量創造力過程的實現度,據此可以通過測量元認知來評估創造力能力,并對設計教育及項目推進提供有益指導。
中華新設計文化之海外傳播
設計藝術無國界,但文化絕非大同。借鑒學習國際先進設計理念及應用設計的同時,張旸教授還致力于從設計學角度推動更多現代中華文化海外輸出。在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公示中,張旸教授關于中華新設計文化的海外傳播策略研究的課題成功入選。他作為項目負責人,提出了“中華新設計文化”這一概括性表述,提出“海外傳播策略”的現實問題,既具有理論價值,又具有現實針對性。該研究著眼于文創產品設計領域,強調“設計創造價值”是源自對設計和文化之間密切關聯的認可。推動設計學人在更為宏觀的經濟環境和目的的框架下進行文化基因的挖掘與界定,去發揮文化基因在以文化輸出為目的產品策略中的重要作用是該項研究的重要意義之一。課題研究最終的目的在于通過準確把握文化基因及其傳播特點,為創造出更多現象級文創產品提供策略與方法,從而通過中華傳統文化的再設計實現現代中華文化的有效海外輸出。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江蘇省高校設計作品展學院獎、年度“突出貢獻獎”、優秀教師獎……面對這些獎項,已屆不惑之年的張教授很是淡然,“獲獎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鞭策。”就在近期,他應邀赴英國參加由世界設計學會(the Design Society/DS)舉辦的第26屆國際工程與產品設計教育大會(The 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Design Education)進行主旨演講,并被大會推舉為下一屆分會場主席與審稿人。
設計之研,在于積累與沉淀,更在于創新和突破。讓更多優秀的傳統和現代設計文化飛向全球,這是張旸教授的愿景,而他,正在披荊斬棘的路上不斷前進。(撰稿人:蔣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