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范艾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1434年。
近100年前除了達芬奇(c.1452-1519)的蒙娜麗莎,另一位畫家也正在為寫實的油畫畫像設定標準。出生于現在的比利時,藝術家揚·范·艾克(c.1390-1441)是石油媒介的早期大師,并利用它來創作細致的作品。
他最杰出的作品《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仍然是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象征--集中了這個時期的許多美學理想和技術創新。然而,有更多的杰作,而不是它的豐富的調色板。設計中隱藏著層層的肖像,這有助于講述這對夫婦的故事。
在這里,我們將探討范艾克的繪畫成就是如何產生的,并觀察它的一些恰當的象征意義。
北方文藝復興與揚·范艾克

簡·范艾克,“自畫像”,1433年。
佛蘭德藝術家揚·范艾克被認為是北方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之一,并創作了許多高度宗教的作品。雖然油畫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但范艾克被認為是第一個利用它的潛力的人。

Jan van Eyck和Hubert van Eyck著,“根特阿爾塔派”,1432年。
這個根特阿爾塔片被認為是他在媒介中的第一幅杰作,他和他的兄弟休伯特(他也是一位藝術家)在十年的時間里畫了這幅畫。它顯示了對理想化的拒絕。中世紀風格支持以科學觀察自然為基礎的更現實的藝術。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簡·范艾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1434年。
1434年,大約在祭壇建成一年后,范艾克開始著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也稱為阿諾菲尼婚禮。它描繪了一個富有的商人--被認為是Giovanni di Nicolau di Arnolfini--和他的妻子在一個裝飾華麗的房間里,展示著他們富有的財富。
乍一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突出了它的色彩調色板的強度。在這件作品的左邊,他穿著一件厚重的藍黑色外套,皮毛修剪整齊,右邊,他的妻子穿著一件翠綠色的連衣裙,袖子有紋理。每件衣服和珠寶似乎都在畫布上閃閃發光。
Van Eyck通過使用濕法在前幾層干之前,他在上面加了一層未干的油漆。這使他能夠巧妙地混合色彩,并在畫布上創造出一種三維感。此外,這位藝術家還申請了半透明釉層這幅畫不僅突出了人物的寫實性,也強調了家居的奢侈性。
繪畫中的肖像

詳細展示這對夫婦的連手
這對夫婦展示牽手藝術史學家們還在爭論不休。雖然有些人認為這是婚姻契約的象征,但另一些人則認為,妻子代表丈夫的商業往來行事是一種表示同意的姿態。

凸面鏡的細節

簡·范艾克題詞:“簡·范艾克在這里1434年”

顯示這對夫婦連手的狗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