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圖表顯示了現今大多數人對移動設備的看法。首先,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利用移動設備使用大量流量,其次,絕大多數的互聯網流量(以美國大部分地區為例)和移??動流量都不是上網產生,而是通過app消耗的。
不過,如果你考慮不夠仔細,很有可能因此產生誤解。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人們到底都是在哪用這些移動設備的。
這張圖片上你可以看到,所有相關的數據均顯示,(以使用cellular和WiFi為例)人們一般在家里、公司或咖啡廳時最可能使用移動設備,而不是像人們想的那樣,只有在路上走或在商店排隊的時候才用。人們時時刻刻都在用著這些設備,但用的最多的通常是在他們坐著的時候。上述有關IBM公司的數據,像其他很多“移動”數據那樣,實際上也包含平板電腦在內,這也算是一條線索吧——人們得坐下來才能用平板電腦,同理,智能手機也是這樣。
當我們談論移動應用的設計時,我們談論的往往是創建移動體驗——盡管只是瞥了一眼,人們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手機一覽無余,因為那時候他們可能需要排隊、走路或等電梯什么的。隨著發展,移動體驗變得可能,或者說,必須只是全面體驗的一部分而已。事實上,人們確實是這樣做的——他們在走路時可能會時不時看看手機,但同時,他們也漸漸把越來越多,甚至半個小時的時間全都用在上網或其他app上,即使他們當時可能正坐在家里,而旁邊也有筆記本。所以說,移動體驗仍然有待完善。但矛盾的是,這對你而言可能意味著全面體驗都需要改變以適應人們使用習慣的改變。只將提案中的一小個點子放在移動設備中可能是件很冒險的事——畢竟,這是你與用戶唯一的觸點。相反??,人們可以說,在某些情況下,桌面體驗也應該是移動體驗的一部分。
其次是關于app應用分享。使用最多的 app當然Facebook和YouTube,但事實上,在互聯網界,人們使用的app都高度集中在了那少數幾個非常成功的app上。如果你觀察人們的電腦桌面來了解他們的網頁使用情況,你會發現很多地方驚人得相似。大多數人都會有10到20個固定的訪問網站,他們通過輸入網址或點擊保存的書簽或(最有可能通過)搜索網站名稱上網。他們所有的信息都是通過社交網站或搜索引擎得到的。而對于移動設備,同樣,大多數人會有約10到20種經常使用的服務——如果換作智能手機,就是約10到20種app。他們所有的信息都是通過搜索或社交得到的——社交類中,Facebook或Twitter里內置的用來加載網頁的服務除外,這些也算在app應用里。
換句話說,將應用分為移動設備版和電腦版是種非常愚蠢的做法,在移動設備上的用的是app,而在電腦上,這些通常就存在網頁瀏覽器里。App將那些頂端服務納入到他們自己的應用程序中。但其他方面的改變卻很少——這些服務絕大多數還是依附在網頁上。寫到這里,如果你使用的某些服務建議你在桌面上建立圖標,并明確給了你提示做選擇,那么你可能同時就有了一個應用程序和一個網址。如果你照做了,那么相對于電腦互聯網而言,一切都改變了。但如果沒有,那么對你而言網頁、搜索引擎和社交軟件仍是主要工具。因此,目前最有趣的現象就是人們企圖將網絡體驗與本地非網絡體驗聯系起來。我們可以通過Google Now 和Facebook Messenger,(你下訂單所在的桌面網頁,會同時登陸Facebook,在Messenger中給你發信息)以及很多谷歌考慮使用Chrome的其他應用服務看到,但至少現在還不是,移動設備和app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