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都在綠色可再生材料的應用上下了苦功夫。
麥麩制成的可食用餐具
對于都市青年而言,一次性餐具真的是非常好用的產品。特別是當自己在家懶得洗碗的時候,點個外賣吃完就直接丟掉,輕松又方便。對于生意火爆的餐廳老板而言,使用一次性餐具可以節(jié)省很多人工成本,也是美滋滋。可惜的是,這也會造成嚴重的浪費和污染,尤其是那些塑料制成的一次性餐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波蘭公司 Biotrem研制出一次性同時又可食用的綠色餐具。也就是說,現(xiàn)在你吃完蛋糕,也可以連帶把盤子也吃下去了。
這套餐具是用麥麩(也就是谷物外殼)制成,來源包括常見的小麥、黑麥和燕麥。它是磨碎谷物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平時主要用作動物飼料,但是食品工業(yè)只使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此外,麩皮也是制(面)粉行業(yè)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它會占用大量的存儲空間,但是保質期又比較短,最多只能存儲7天。
Biotrem的出現(xiàn),將麩皮轉變成了盤子和碗,讓其不再被浪費。最重要的是,它們沒有添加任何額外的化合物。該技術基于麥麩特有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將麩皮壓制成形,并經過高溫烘烤,除了少量水之外不需要其他添加劑。可喜的是,一噸麥麩可以生產高達10,000個盤子或碗。
目前,Biotrem的可食用餐具包括有盤子、碗和刀叉等。不僅可用于盛放冷熱食物,盤子和碗也可用于烤爐和微波爐。在妥善保管的情況下,產品可以存放至少3年。即使被丟棄,也可在30天內自動分解。
種出來的家具
回顧 2018年的創(chuàng)新“材料”運用案例,F(xiàn)ull Grown公司不可謂不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他們用大規(guī)模生產的方式將家具“種”出來。
傳統(tǒng)木制家具的制造方式,通常是將樹木鋸成適當大小和形狀的部件,然后再拼接在一起。但是砍伐樹木時會留下大量的鋸末和其他工業(yè)廢料。為了避免這些浪費,以及減少家具制造過程中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設計師和藝術家Gavin Munro決定開始使用活樹來種植家具。
盡管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但其實種植家具的概念并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早在上個世紀初,農民出身的銀行家John Krubsack就嘗試了這種想法,他所種植的椅子在成長11年后于1914年收獲。后來其他人也跟隨他的腳步,甚至還種出了一個建筑物(使用一種叫做baubotanik的技術)。
John Krubsack與他種出來的椅子
baubotanik技術種出來的建筑物
然而,相比于前輩們,F(xiàn)ull Grown的特別之處在于,他們的家具是“大規(guī)模生產”的。該公司目前擁有一個種植了500棵樹的果園,里面“種植”了各種桌子、椅子和燈具。與傳統(tǒng)家具制造過程相比,F(xiàn)ull Grown的碳排放量和能耗降低了75%。此外,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還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從而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當然了,這片果園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樹木的種類包括有柳樹、橡樹、蘋果樹、榛樹、櫻桃樹、白蠟樹和梧桐樹,它們使用框架和綁帶彎曲成形。由于每棵樹的生長狀況都不盡相同,所以最終生產出來的每件家具都是獨一無二的。不過,這種“Zen 3D打印”(官方稱呼)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因此客戶必須要非常有耐心才行。其中,柳樹是發(fā)芽最快的樹,已經準備好在3到4年內收獲,而生長最慢的橡樹則需要6到10年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把椅子。
文章來源:設計癖
文章鏈接:http://www.shejipi.com/21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