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趙麗坤身上有趣的標簽,在整個設計圈很難找出第二個:建筑設計師、室內空間設計師、珠寶設計師、鋼琴收藏家、名表收藏家、廚藝愛好者······從事設計行業18年的她已成功的將東西方文化融為一體,形成每一位專屬于你的的私人訂制。
人物介紹
趙麗坤
港橋別墅設計創始人
建筑設計師、室內空間設計師
真正的設計是使用
童子功的繪畫經歷與多年的海外生活,讓趙麗坤擁有建筑設計師和室內空間設計師雙重身份,在設計與生活之間衍生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對此趙麗坤說:“建筑本身是宏觀且遠瞻同時擁有很多文化內涵的設計,而室內完全契合在建筑上,就像一只杯子內外壁是渾然不可分割的。”
“無論是建筑設計理念,還是室內空間理念都是結合在一起的”趙麗坤說,“設計師設計的不僅僅是一個場景,而要考慮整個動線,強調的是整合空間的使用、交集、文化和狀態。”
設計師趙麗坤
趙麗坤接受采訪
設計有使命,設計師有標簽
設計師的成長就是身上肩負的使命,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身上都被標簽化。無論是極簡主義之父密斯·凡·德羅的“Less is more”,還是日本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都曾影響過世界。而這些標簽,恰恰是時代賦予建筑師的使命,他們所目及的是宏觀的建筑,所觸碰的是風潮的引領。真正的設計思考的是建筑本身的意義,因為建筑本身并非單獨存在,最終的歸宿應是融入自然。
作為趙麗坤的標簽之一就是打造私人化定制,有針對性的根據客戶的個性和氣質而定制的具有私密性的空間。始終把人放在第一位,交換客戶的想法,幫助其尋找生活定位。努力創造持久的美好,最終回歸自然,回歸自我。
趙麗坤國外作品
趙麗坤國外作品
趙麗坤國外作品
設計要始終保持對文化的探索之心
設計不是一味的追求視覺化,而要保持一顆探索之心。對此趙麗坤解釋道:“文化是起因,設計是結果。只有有了文化,你的設計才能不覺得單薄,不覺得無力,不覺得沒有解釋點。恰恰是我們的文化體系決定了設計如何下手去做。做設計一定要懂得文化。如果沒有文化作為驅動力的話,你的設計可能很難去讓別人感覺很舒服很好用。設計又恰恰會返過頭來反哺文化”
趙麗坤舉例道,“19世紀的工業運動,汽車開始批量生產。美國作為汽車業的鼻祖,創立了很多以汽車這種設計衍生的文化,比如汽車旅館、汽車電影院等。以至于我們對美國的評論叫‘車輪上的國家’。所以你會看到,實際上設計是影響文化的,這是它的一個反哺的一個狀態。”
生活是一種最好的修行,活的是一種心境
設計是相通的。對趙麗坤而言,珠寶設計不僅是個人愛好,更是室內設計創作靈感的催化劑。無論是珠寶設計中材質的選擇,還是設計過程的體驗,都可以讓頭腦更加靈活和敏銳,保持創作的時尚度。
趙麗坤珠寶設計展示
趙麗坤珠寶設計展示
趙麗坤珠寶設計展示
“就像廚藝一樣,不覺辛苦,反而享受。”趙麗坤說,“每次我在烹飪食物時,都深深的感覺烹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你做人做事的風格,需要整合思維進行沉淀。烹飪,從食材的選擇或者美食創作的開始,就開始了自身修為的沉淀與過程,伴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體會到完成一件作品最后不僅僅是要色香味俱全,更注重于一種心理過程的變化,那是一種微妙的內心喜悅,也是人的自我修煉與重生的過程。”
趙麗坤廚藝作品展示
趙麗坤廚藝作品展示
趙麗坤廚藝作品展示
趙麗坤廚藝作品展示
作為設計師一定要有自己的認知,以文化為依托,以知識為根基,運用主動的設計思維,堅信設計的力量,保持努力的狀態,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