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之都”凸顯人才不足
12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深圳市政府在北京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中國首個設計之都”新聞發布會。在會上,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設計之都”,這也是我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受到海外及香港地區的影響,深圳的創意設計開始蓬勃發展。經過多年的積累,深圳成為中國的設計重鎮和現代設計的核心城市之一。“設計之都”的稱號對于深圳來說,無疑是最直接的肯定。然而,在“設計之都”的名號之下,深圳的創意設計產業能否走得更加高遠?本報記者分別走訪了4位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
樂正(深圳社科院院長)
王效杰(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張達利(深圳平面設計協會副主席)
陳厚夫
(厚夫設計設計總監、酒店設計師,曾獲美國泛酒店空間設計大賽獨家酒店類冠軍)
“設計之都”為何花落深圳?
記者:在促進文化多樣性和創意產業發展方面,聯合國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所授出的“設計之都”稱號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很高的影響力。據介紹,“設計之都”的稱號申請極難,而深圳經過競爭成為繼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蒙特利爾、名古屋、神戶之后的第六個“設計之都”,深圳究竟有何魅力能夠征服聯合國的評委們?
樂正:深圳的文化創意產業是支柱產業,深圳非常重視這個產業的發展,建立了田面設計之都以及深港雙年展等項目。此外,深圳有一些社會團體、團隊、行業組織也積極促進創意設計產業的發展。
王效杰:深圳獲得的這個“設計之都”稱號在全國是第一家,這與深圳近幾年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是分不開的。近幾年,深圳大力倡導發展文化產業特別是創意設計產業,而深圳本身也具備了創意設計方面的基礎,較具實力的設計企業有6000多家,專業設計師6萬余人,涵蓋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動漫設計、軟件設計等10多個領域。一批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如“世界建筑師大會”申辦標志、“2008北京申奧”等品牌形象設計均出自深圳設計師之手。
陳厚夫:最初聽到這個事情,我的感覺是“名至實歸”。與其他城市相比,深圳能夠獲得這一稱號,確是有其優勢所在。深圳是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城市,也是創意設計領域最早能夠接近到外界的城市,這個經驗比起內地其他城市要早很多年。因為深圳發展得早一些,吸引了很多人才。同時由于深圳毗鄰香港,很多國外的現代設計理念和觀念也最先從深圳傳入。在我所從事的室內設計領域,深圳比其他城市更早地認識到室內設計的重要性。
比如以前,室內設計都附屬于裝飾公司或者是裝飾公司里的一個設計部,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客戶需要尋找專業的設計公司做項目,設計公司獨立發展的模式越來越明顯,設計師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與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更加務實,從市場的角度來要求,深圳的創意設計產業會更快地發展。同時,深圳的設計師也非常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設計和管理水平。
[Page: ]
“設計之都”能帶給深圳什么?
記者:都說深圳是一座務實的城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道理早已經浸入深圳人的觀念,對于深圳的創意設計產業來說,“設計之都”的稱號除了是響當當的榮譽,還能帶來更多實在的利好嗎?
樂正:深圳獲得“設計之都”的稱號,表明深圳在創意設計方面的發展和成就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這樣的一個稱號,會提高深圳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往實在的方面說,比如深圳在承接相關的業務方面,一個“設計之都”的稱號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張達利:“設計之都”的稱號對于深圳的未來會起到一個“推動器”的作用。以前,深圳提出的建設“設計之都”只是一個目標,但是現在成為了一個由聯合國命名的“設計之都”,這使得深圳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一個城市未來的發展在于“創造力和活力”,提倡發展創意設計產業,是從城市未來的角度來考慮發展的問題。
王效杰:深圳獲得的“設計之都”的稱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中國的首個城市,這為構建深圳在亞洲或者亞太地區在設計界的領先地位有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
陳厚夫:這個稱號對政府的好處可能會更多一些,政府獲得的榮譽會更多,但是對于設計行業和設計師來說,未必能帶來好的收益。取得好的收益關鍵是看設計師本身的努力,就我從事的室內設計來看,深圳不一定能走到全國的最前列,因為這些年我感覺內地其他城市的設計師成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深圳。“創意之都”仍有不足
記者:深圳著名設計師陳紹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獲得了“設計之都”的稱號,但是并不代表就能盲目樂觀。深圳市創意設計產業的現狀是怎樣的,有什么優勢和不足?
張達利:深圳起步早,一出生就走在其他城市之前。目前,設計界水平整體上處于國內領先的地位。深圳的設計群體的能力比較強,中堅力量的優勢明顯,集聚了眾多的設計師,現在可以說她是中國平面設計的集散地。而且,深圳一直以來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市場環境上比其它地方都更好。創意的機會比較多。深圳政府也一直在大力推動,2004年就提出了“兩城一都”的概念,這些都是著眼于文化發展的層面。包括深圳每年都要舉行的一些相關活動,也都是對創意設計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深圳是一個務實的城市,深圳的創意設計與市場連接得太過緊密,比如說福田區倡導成立的田面設計之都,雖然有很多設計公司進入,但是大多是商業性的公司,而不是對行業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公司。
王效杰:深圳的建筑和裝修工程量很大,帶動了平面設計的發展,而平面設計的發展帶動了深圳的建筑及裝潢裝修;深圳的制造業發達,帶動了工業設計,工業設計也是近年來的一匹黑馬。但是,我認為,深圳離真正的國際性的設計之都還有相當的差距。這個差距表現在市民沒有創意設計的整體意識;低幼教育的創意設計教育水平較低;設計師群整體的國際化水準欠缺;政府咨詢平臺和相關的政策配套還有差距。而且,這個差距并不是申辦成功或者獲得某個獎項這樣的單元要素可以彌補的。
樂正: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年輕人的新觀念、開放型的土壤、產業的國際化都是深圳目前的優勢。而且深圳的創意設計產業走市場走得比較好,其他城市是在美術學院里做產業,但是深圳的設計師大多數都是在公司里做產業。但是深圳目前欠缺的是高等院校的教育。深圳沒有工藝美術學院,深大的設計系規模也較小。創意設計最終取決于人,取決于人的智力。現在深圳創意設計從業的人不缺,但是人才欠缺。如何培養一個國際化的設計人才,設計教育首當其沖,推行設計教育的國際化,培養更多高端設計人才,是深圳的問題。
陳厚夫:雖然深圳也得了很多獎項,但不代表深圳整體水平,我甚至覺得,其他城市比如杭州的設計師進步更快。從設計師對待設計的態度上,可以看出,靠近商業太近了。深圳的設計師面對的市場和業務量是全國性的,一些設計公司只管使勁接活兒,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和用心設計,做出來的東西水平很糟。
[Page: ]
在路上的“設計之都”
記者:“創意之都”的稱號對于正在面臨金融海嘯的深圳創意設計產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成功申辦了“設計之都”的稱號后,您覺得深圳還需要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出臺一些什么舉措?
張達利:下一步所做的工作要落到實際上,我想是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為創意和設計人員搭建一個平臺,讓世界其他地方的設計之都與深圳有互動和交流,讓更多的設計師參與其中,學習先進經驗。
深圳具備了成為設計之都的實力和基礎,它獲得“設計之都”的稱號是經過了考核和整合的,希望政府能夠更大力地推廣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就像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政府、之后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一樣,出臺實際性的優惠政策,鼓勵學術和多方面的交流。
王效杰:目前深圳乃至全國都沒有一個鑒定高端設計人才的標準,希望深圳能夠根據平面設計、廣告、工業設計等領域的不同需求制定一個鑒定高端設計人才的標準。在英國,有一個特許設計師協會,在深圳,希望也能有一個獲得政府給予評價的組織,對設計師的作品和產品進行一個認證和評價。
陳厚夫:大家都說深圳的平面設計很強,但是以我的觀察,我覺得在深圳很多平面設計的優勢并沒有顯現出來。比如在深圳地鐵上的指示系統就很不方便,與一河之隔的香港相比,完全不能體現出深圳平面設計的優勢。不僅在市政建設,在吸引人才方面,我覺得深圳也可以借鑒香港的優才計劃,讓更多設計界的人才進入深圳。
樂正:希望深圳可以考慮建立工藝美術學院之類的專業院校,培養優秀的設計人才,同時,應該更多地建立設計園區、設計工業園、設計藝術館等,跟香港加強合作。
“設計之都”能帶給廣東省什么?
記者:2008年4月初,廣東省及深圳市領導對“申都”工作高度重視,強調要把“申都”工作作為深圳提高城市軟實力的一件大事,同時作為深圳城市品牌建設的一件大事抓好抓實。深圳成為“設計之都”能夠給廣東省帶來什么?
陳厚夫:深圳的創意設計產業與廣東省的其他城市溝通較多,在業內,我們常常跟廣州等城市有一些研討會、演講活動,也互動參加文博會或者設計周;此外,深圳創意設計產業的市場和產業鏈條遍布廣東省以及全國各地,“設計之都”的稱號給深圳的發展帶來了推動,對于廣東省創意設計的發展也有相應的作用。
樂正:深圳是廣東的一部分,總的來講,“創意之都”的稱號對整個廣東省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也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加強了廣東省的創新能力,密切各城市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對廣東省的文化軟實力的發展也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注:標題有改動,配圖部分為中國設計之窗網絡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