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飛亞達公司,記者第一時間親睹神七航天表,并專訪航天表設計師孫磊。
神七航天表與航天表設計師(朱 銳/圖)
1、航天表外觀:內斂暗沉質樸無華
當與航天員翟志剛佩戴的神七航天表一模一樣的“天行者”呈現在眼前時,簡直讓人有點不敢確認:如此暗沉無華的外表,內斂得就像一塊不能發光的磁鐵,看上去比普通腕表要大一圈,一條狀若普通帆布的寬邊表帶,有鈦合金的金屬環可伸縮表帶長短。據稱“天行者”取太空行走之意,并蘊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意境。
孫磊介紹,航天表作為與航天服配套使用的工作用表,有其適宜佩戴的尺寸與結構,“天行者”大概是普通腕表的兩倍重,表帶看上去普通,其實是用與艙外航天服同樣的面料制成,能防老化、揮發及防止太空輻射殘留等功效。這批航天表共制作了80只,30只交付航天部門,50只作為飛亞達“天行者”收藏版面市。
對于這50只“天行者”收藏表,孫磊設計了一個很“炫”的包裝,其造型就像航天員乘坐的返回艙,又像航天員的頭盔,還像天文臺,旋動兩側的旋鈕,能夠打開“艙門”,航天表就“坐”落在長筒狀的艙內。這個包裝盒采用鋁合金的材質,閃亮奪目,分外華麗,與航天表的樸素形成反差。孫磊說,正是因為航天表的質樸無華,才設計了這款包裝作為反襯與對比,航天表的卓越內在與外在包裝的美麗華貴相得益彰。
[Page: ]
2、設計歷程:與技術緊密互動
自2003年“飛亞達”隨神五飛向太空開始,其航天表的研制就是一個龐大團隊合作的結果,從設計、研發、制造、工藝到檢驗檢測,作為飛亞達設計總監的孫磊說,他負責的是航天表的造型設計及人機功效,直白的說法就是航天表“長”什么樣,怎么讓航天員好用。在包括鐘表在內的工業設計中,設計與技術是一個密不可分的互動過程,設計師提供創意方案,由項目工程師在技術上給予滿足與實現。技術人員解決的是產品本身應具備的性能、功能問題,而設計師要解決的則是人與產品之間的關系,比如造型表達的語意、色彩激發怎樣的情緒、人機之間的情感交流等都是通過設計來實現。
說到飛亞達與航天結緣得追溯到2000年,航天部門在啟動載人航天工程的過程中,意識到美國、俄羅斯都將航天表作為航天員的太空任務裝備,雖然飛船中的多項設備上都有計時儀器,但作為一種備用的“冗余”設備,卻是航天員的必備,1970年阿波羅13號就是在通訊癱瘓和漆黑的環境依仗航天表的協助,準確計算火箭發動時間才得以重返地球的。為了確定中國第一只航天表的承制單位,航天有關部門專門在市場上收集了多個國內外品牌的手表進行測試,發現只有飛亞達為軍用設計的手表最符合技術要求,最終飛亞達擊敗國外競爭對手勝出,從此攜手航天事業。
2003年10月,神五航天員楊利偉作為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佩戴中國制造的第一塊“飛亞達航天表”,實現“千年飛天夢圓”;2005年10月,神六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兩人分別佩戴兩枚飛亞達航天表,歷時115小時32分鐘,圓滿完成太空任務。與前兩次航天之旅完全不同的是,在此次神七“太空行走”中,航天表需直面太空,完全暴露于強輻射、高真空、微重力環境。它不僅要承受強磁和強震動,還要經受高能輻射、溫差等威脅。經過技術人員的反復攻關和多次地面模擬測試,飛亞達耗時3年自主研發的計時機械機芯首次應用于航天表,伴隨著神七航天員翟志剛的出艙,在太空經受住了考驗并一展魅力。
在神七航天表的表盤4:00位置處有一個區分上午與下午的AM/PM指示,AM指示000-1200,PM指示1200-2400,這個指示可以讓航天員在太空中仍能掌握地球時間,感受白天與黑夜。別看這個小小的添加設計,其設計方案卻是幾易其稿,最初設想是將轉一圈12小時的制式改為一圈24小時,結果方案出來后發現以往時針分針通過夾角區分時刻的指示含義完全改變,要清晰地判斷時間則須添加阿拉伯數字,可如此一來,盤面內容多、雜,極易誤讀。于是恢復慣常的12小時一圈,在原來指示日歷的基礎上,改造成上午、下午的顯示。
神七表的設計過程也是不斷聽取航天員及航天工程有關部門意見改進的過程。在表盤的正上方有一個扇形的顯示區,那其實是分段計時的設置。孫磊說,航天員執行任務都是以25至30分鐘、40分至45分鐘為時間節點,所以適應航天員需求,計時分針轉一圈即為45分鐘。另外表殼可以便利地雙向旋轉,表圈上有醒目的定點標志,若按需轉到指定位置便可鎖定。這種設計是任何品牌的手表所不具備的,其益處在于防范在窄小的飛船艙內因擦碰而變動,產生不良影響。
[Page: ]
3、設計理念:與民用表的表達全然不同
在神七載人飛船9月25日發射升空的第二天,飛亞達“天行者”限量版全球發售,這只民用的“天行者”定價12800元,首日即告售出37只。此款民用表與航天員所用航天表比起來,除了表盤大小不一,表帶更改外,外觀的區別顯而易見。民用表立體、層次感強,顯得華麗尊貴,放在櫥窗內熠熠生輝。細細端詳,原來表盤的刻度及三個小圈的分段計時設置等地方都有金邊修飾,右側的三個按鈕也鏤有花紋。
孫磊解釋,這其實正體現了航天表與民用表不同的設計理念。現今社會手表不再是人們滿足計時功能需求的物品,它已經成為體現身份與時尚觀念的飾物,因而在設計中更多地融入了文化、時尚的要求,功能讓位于審美;而航天表設計恰恰相反,它以功能與穩定性為主,以最大限度滿足航天員為需求,要在了解航天表的使用環境、狀態的前提下,力求表的運轉穩定、功能齊全、萬無一失。對于設計的表達,要求既清晰又盡量減少零配件的使用,每一分設計都精簡到必不可少的程度,而且,不管佩戴還是操作都必須簡單易行。在摒棄裝飾、返樸歸真的同時,航天表作為萬眾矚目之物,在不影響其使用的前提下當然還要盡量體現中國人的審美追求,比如比例的協調、色彩的運用等,航天表設計表達的其實是一種融技術與審美為一體的樸素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