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是,我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富于變換的景觀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呼喚綠色的景觀,合理規劃的景觀,能充分利用的景觀。”Martin把能夠充分利用的景觀稱為“變換花園”。就是把城市景觀充分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并讓他充分發揮作用。那么如何融入?怎樣才算充分?Martin打開他的筆記本電腦,通過具體的案例來表述他的看法。
城市景觀存在的價值不僅在于實用和美觀,更在于它可以隨環境而變換。Martin在德國漢諾威機場附近主持設計的一個公寓景觀改造項目中,把景觀與周邊環境相結合打造成“變換花園”。
按照慣例,景觀設計師往往只改造建筑而不用去管周邊的自然環境,這樣做出來的建筑是孤立的,呆板的,沒有變換、過渡的空間。Martin認為,好的景觀設計作品應注重現場環境,尊重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地域特征,有變換的空間,可隨意改造,經得起推敲。在這個項目中,Martin要針對200多個公寓進行景觀改造。因為項目周邊有大面積的農田,Martin由此引入了一個“綠”的概念,把一些廢舊的公寓改成一片樹林,色彩上達成了統一,但從農田過渡到樹林在形式上有變換;把公寓與公寓之間泥濘的土路改成石板路,與附近鄉村小路上的石材一致,但圖案設計有變換;把周邊河流里的水引入公寓景觀中,把中央廣場改造成可親水、戲水、玩水的音樂噴泉,雖是同樣的水,但用途上有變換……
在這個公寓景觀改造項目中,你可以看到所有的設計元素都與周邊的環境有關,從色彩到架構,從材料到施工。在每一個環節,景觀設計師都考慮到人的生活方式與環境的轉換關系。Martin說,這個項目建成后,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回到郊區居住,他們喜歡看到滿眼都是綠,喜歡在樹林里散步,喜歡帶著孩子在音樂噴泉里玩耍,更喜歡和朋友們一起在這樣一個既像田園又似花園的變換空間里聚會。
Martin告訴記者,在德國,這種叫做“變換花園”的景觀很受歡迎,譬如把一片廢棄的工廠改造成自然公園,既可以出租利用變成酒吧、餐廳或聚會場所,又可以給市民提供休閑、娛樂、散步、聊天的空間。這種“變換花園”對改造的項目起到了保護和再利用的作用。還有一種“變換花園”可以喚醒人們的節約意識,激發人們對環境保護的參與熱情。
在柏林,Martin在主持一項屋面景觀改造的項目時,采用了不少節約的設計手法。譬如,他用廢棄金屬和木材在屋頂做了一個簡單的中庭,每一根金屬和木制的柱子上都雕刻有當地的圖騰,然后把本地的植物帶著泥巴移到屋頂,中庭的玻璃上有手繪的當地的花朵圖案,在中庭的中間部位安裝有燈光和音響,把人造景觀和自然景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看上去屋頂上的景觀和屋檐下的景觀沒什么兩樣,但當你深入其中時,就像走進了異度空間。尤其夜幕降臨時,配合燈光和音響的效果,你會感到這是一個奇妙的、可變換的空中花園。而它更大的亮點在于,為了讓屋頂上的植物成活,需要收集泥土和雨水,為此,Martin在屋頂專門設計了一個蓄水池,天氣晴朗時,蓄水池周圍又是人們看書休閑的圣地。對建筑物來說,蓄水池的存在不僅節約了屋頂綠化用水,還起到了自然散熱的作用。
高效率利用水,減少水資源消耗是“變換花園”的重要體現。目前歐洲的許多景觀作品,特別是德國的景觀設計項目,能夠通過雨水利用,解決大部分的景觀用水,有的甚至能夠完全自給自足,從而實現對城市潔凈水資源的零消耗。在這些設計中,回收的雨水不僅用于水景的營造,綠地的灌溉,還用作周邊建筑的內部清潔。Martin說:“這或許就是’變換花園’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