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藝術家:
孫為民(特邀) 劉小東 白曉剛 康蕾 劉商英 陸亮 裴詠梅 祁葉 石煜 吳嘯海 張春旸 崔小冬 井士劍 金陽平 蔣梁 李文東 梁怡 游東醌 范勃 宋光智 陳子君 甘明智 黃勇 雷小洲 李育勤 劉可 羅奇 薛景 張西 趙崢嶸
策展: 吳楊波
展覽時間:2007年11月8日-11月18日
展覽地點: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開幕式:2007年11月8日(星期四)上午10:00
“首屆寫生雙年展――觀物: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青年教師油畫風景寫生專題展”于2007年11月8日(星期四)上午10:00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一樓大廳隆重開幕。廣州美術學院領導和廣州美術界知名人士出席了開幕式并講話。開幕慶典后,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會議廳舉辦了主題為《寫生·時態·多義――美術院校的教學與創作》學術研討會。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黎明教授、副院長趙健教授主持了該討論會。
在當代美術學院,寫生還是照樣在進行。不過那幾乎都是學生的事,而且往日學院的約束似乎已經對他們不太起作用,“寫生”只是一門課程而已。寫生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一個藝術家,成為他們所敬仰的前衛藝術家、大腕們那樣的藝術家,而那些大腕們有許多讀書時寫生并不好。如果說有學生還問不寫生能否成為藝術家,一百個學生會振臂高呼:“肯定能!”這也是激情,和往日一絲不茍的學子們激情的狀態完全一樣:都想成為藝術家,只是手段不同。
年輕人對于寫生的態度實際上表明著中國當代造型藝術的現狀,多元化的分配格局給年輕藝術家們更多的選擇余地。但現實的美術教育卻始終保持著一成不變的格式,雖然這種格式與以往那種格式已在質上發生了改變,但格式是終歸不能違背的,不可更改的,否則現實的美術教育將無法進行下去。比方說美院將寫生課取消了將會怎樣?對于這個問題西方許多美術學院都有一致的看法:他們認為寫生只是一門技術,學習技術是個人的問題,你如需要這門技術時就去寫生,學院既不反對,也不強求。
這次寫生主題展的原意是探測當代學院出生于60后的青年教師對于寫生的看法和現狀,其結果是合情合理而又出乎意料的。
年輕人的作品選擇了寫生這樣一種方式,但都不約而同地把“自我”放到了寫生的核心價值之中。在他們看來,觀看的方式比看到的對象重要得多。但我們看到,他們仍然對于這種“直面對象”的創作方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每每同一個人在不同對象面前表現出的不同風格和情緒,不由讓我們想起了一個古老的詞語:“源頭活水”。
對照當代藝術活動中通常存在的不依賴對象直接創造圖式的創作模式,寫生帶有更多的不可預見性和反圖式性。正是因為每張寫生的狀態、情感不可被復制,青年教師們對寫生活動的重新重視、寫生的復興代表著當代藝術的一個可能的新方向。這個方向源于傳統、卻因為存在于當代語境中而充滿新的活力。
以寫生開始,以創作結束;那么,創作后的寫生又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