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展區顯“設計之都”模樣
進入“封博會”展場,記者首先來到深圳展區,展臺的設計顯示著深圳的與眾不同和城市特征。門樓的整體色調選擇了藍色,表明深圳的海洋城市特征。7米高的紗網罩著有序的鋼柱,似乎是腳手架的形式,意味著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一個尚未定型、充滿創意和想像力、但井然有序的城市。由燈管組合成的“深圳”字樣在門樓上閃爍,大氣、簡潔、現代,就像高層建筑上的霓虹燈,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秘書長孔森介紹說,深圳展區分為“平面設計業展區”和“期刊業展區”。平面設計展區集中體現了深圳市的平面設計力量,60家企業和個人設計室布設了展臺,有廣告設計樣板,有商品包裝盒設計實物,最特別的要數設計家陳紹華先生的“一孔之見”。黑白色的立方體外形顯得簡潔質樸,但要從小孔往里面透視,則會看到純白色的大世界里寫著“德”和“誠”兩個漢字,激發人的無限想像力和對德行的沉思。
畢學峰、陳紹華、王粵飛、韓家英等優秀設計家均在場,孔森說這個展區呈現著深圳設計家們的精英思想和先鋒意識,很多創意已與國際設計風尚相融合。“注重創意,是深圳設計家們的傳統,我們協會已組織了好幾屆‘平面設計在中國’的展覽,提供了與世界范圍內的杰出設計家交流的機會,還組織設計家參與華強北商業街Logo設計、‘實干闖未來’廣告設計大賽、瓷藝設計聯盟等,深圳的整體設計水平在國內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
平面設計未現“深圳符號”
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的展臺很獨特,黑白分明的“形象展示屋”格外奪目。孔森介紹,這就叫“視覺沖擊力”。記者步入其中,中心有一個白色的帷帳“頂天立地”,讓人產生舒適的聯想。展示屋的設計者黑一烊介紹說,這實際上是一個彈力沙發,人們可以坐在那里觀看多媒體資料。坐在那里采訪和觀看協會所作的工作,的確有種特別隨意和親切的感覺,很容易溝通,也許這就是設計藝術的魅力。
黑一烊的個人設計室展臺,除了陳列著畫冊、圖書封面設計外,還有多媒體設計案例展示,其中有為紐約的健康生活品牌Kosmo設計的產品封面,給人以很強的活力感和運動感。他說,平面設計能給人動感,給人注入一種活躍的精神氣韻,需要靈感和對生活的深入觀察。
在設計師李堅的展臺,他對記者談到深圳的設計特色,他說:“一是設計風格上具有國際化色彩,國外的創意很快能得到消化并加以發揮;二是封面設計特別是書刊設計,能夠把面子(封面)和里子(內容)較好地結合起來。”但是,他不認為在設計上已出現“深圳符號”。“深圳的平面設計業雖走在全國前列,但還沒有形成一種特別的風格和氣韻,還有浮躁之風。”他說,“不過,深圳的很多設計活動都是按國際慣例進行,追求學術思想,相信會釀造出特別的感召力和藝術精神”。
背著相機逛展會“偷師學藝”
首屆“封博會”最顯著的特色是,前來參展的人很多都帶著相機。深圳《女報》雜志社社長聶雄前說,“期刊的內容要健康,但封面更重要。封面是賣點,更是期刊的靈魂。我們來參展,更重要的是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封面創意和布局,所以我們大都帶著相機來了。”
在深圳期刊業展區,在本市及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女報》、《經理人》、《汽車導報》、《深圳青年》、《模具制造》、《現代裝飾》等24家刊物整體展出,構成了深圳期刊的“封面”。
盡管《女報》是深圳發行量較大的期刊之一,也是全國女性期刊中的佼佼者,但聶雄前仍認為封面設計尚未走出“美人頭”的框框,全國的同類雜志似乎都是這樣。“我們的封面設計實際上仍處在模仿階段,需要有自己的創新力。”他謙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