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落戶新加坡的中國畫家程亞杰的作品,單從畫面看,無非是以雕塑、臉譜、洋娃娃為主體。可是如果觀賞僅止于此,就會失掉很多值得觀賞和思考的細部,這些細部,有時是很小的小物體、小建筑或小風景。
畫家在受訪時說,雕塑、臉譜、洋娃娃是他多年來不斷延續的三種畫作,而且都開始得很早,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展開,到今天已經創作了不少受人注意的作品。也可以說,這三種東西是他個人的偏愛,更是他在世界各國生活和工作時所看到的東西。
例子如,在完全意大利式的大型雕塑《海韻》中,一座文藝復興時代的海神石雕左右前后,會出現其他國家或地區才有的花鳥瓜果,好些還具有華人文化特色,像蓮花或蝴蝶等。
裝飾和點綴
在《黑馬的啟示》中,畫面是一尊肥壯的黑色駿馬,背景卻有各種折紙的仙鶴。在《中國龍》里,雕塑是來自中國北京故宮的大理石巨龍的頭部,右下角卻有中國的長城和女性的肉色豪乳。
其中一幅描繪新加坡魚尾獅的作品,畫面上除了有一尊魚尾獅噴水的頭部大特寫,四周出現的“裝飾”和“點綴”,是一間這里看不到的山頂小雪屋、荷蘭的風車和一尊具有歐陸風情的塔樓。
為什么要有這樣突兀的安排和處理?
程亞杰說:“個人認為,好的作品不應該停留在美和不美的階段,好的作品還應該具有一些內涵。”這種內涵,也許就是通過“裝飾”和“點綴”,增多、加強作品的“可讀性”。
他說:“未來世界將逐漸走向全球化,藝術的追求也會越來越趨向大同,東方和西方、古代和現代的距離將會進一步拉近。我采用雕塑、臉譜、洋娃娃是因為,它們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些形象,尤其是洋娃娃,雖然產地分別在中國,歐洲,日本,美國,卻是全世界人人喜歡的東西。”
作品應使人看得懂
可在表現時,他認為,太抽象就會發生無法理解的問題。此外,寫實和完全古典的畫法也是他的堅持。為達到這些要求,他慣常的做法是,加入不少幻想成分。
談到幻想,有一點值得一提的,程亞杰曾經留學奧地利多年,在那里他受教于著名畫家胡特(Hunter)教授門下,不但學習他的繪畫技法,還留意他如何有效應用心理學的幻想成功因素。
什么是“幻想因素”?
程亞杰說:“我留學的日本、前蘇聯、維也納三個學習環境,給了我三種不同感受:不斷更新的工業造型設計,完整嚴謹的視覺傳統,古典與現代交錯融合的當代藝術,使我對美學‘交響曲’有了新感受。”
他又說:“作品如何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我以為是技術和感情的完美結合。在這點上,幻想,也就是對人類潛意識的發掘,可以通過對客觀物體的表面現象,挖掘更深一層的本質,也通過司空見慣的物象揭示出它內在的奧秘。這種穿透力依靠的就是再創造的想象。”
程亞杰將展出15件作品。
和展出配合的還有座談會“亞洲雙年展的環球意義”。日期和時間是:10月31日下午2時30分至5時35分,地點在新加坡美術館。
●畫展日期:
10月31日下午2時開幕,展至11月2日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地點:新加坡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