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蜜臀精品av_国产欧美日韩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_久久性_国产日本在线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資訊 > 備案資訊 > 正文

第二屆《廣州三年展》啟動

2006-06-12 3514 0

  主題:“別樣:一個特殊的現代化實驗空間”

  主辦:廣東美術館

  時間:2004年11月至2006年1月

  策展人:侯瀚如、Hans Ulrich Obrist (漢斯。尤利斯。奧布里斯特)、郭曉彥

  項目經理: David Ho Yeung Chan(陳浩揚)

  “別樣---一個特殊的現代化實驗空間”之(三角洲工作室—1)將于2004年11月28日在廣東美術館開幕

  于2002年11月舉辦的第一屆廣州三年展取得的成績引起國際國內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將要于2005年舉辦的第二屆關廣州三年展,我們邀請了著名獨立策展人侯瀚如先生出任藝術總監,并由侯瀚如、Hans Ulrich Obrist(漢斯·尤利斯·奧布里斯特) 和郭曉彥組成策劃小組,共同策劃第二屆廣州三年展。主題為 :“別樣——一個特殊的現代化實驗空間”。

  當代藝術活動正經歷著一個特別的和矛盾的過程。一方面它們極快地在全球各地以不同規模的活動增生擴散;另一方面,它們亦日益適應于相似的、沒有創新的甚至是制度化的“全球化”展示模式。這幾近成為如今存在于世界各個大城市的雙年展、三年展和其他大型國際藝術展覽活動的發展趨勢:不單是在傳統的中心,即西方的城市,也引人注目地出現在“非西方”區域的城市藝術展覽活動中。這些活動的實用意義和其內容不同性的置疑被提出和以批判眼光討論著。

  作為其中新生力量的“廣州三年展”應該成為一個我們對于藝術展覽活動思考的“實驗室”,以對展覽主題的新鮮和創新性的理解,以新的研究方法來推動討論。我們希望將此討論帶往其常規界限之外,使其成長為一個長期的、開放的并產生最具實驗性的連貫的藝術項目。

  因此,“別樣”自然而然成為了三年展的標題。

  “別樣”,這個題目使人想起一個在已經確定慣例以外起作用的特殊情形。它是一個變動的狀態,需要與新的概念和創新性的選擇進行實驗才能作為如此“例外”的現象而產生意義。

  從香港到廣州至澳門的珠江三角洲(Pearl River Delta, PRD)是一個別樣的地點, 它具體化了當地與世界的一個創新性協商及結果。從歷史角度來講,這個地區對外界的開放性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領先地位以重思現代性的獨特視角。PRD從來都是以自己的語言吸收了外來的影響,因此它具有著獨一無二的混合性特征,這與中國其他地區的情形不同。此外,過去二十年來激動人心而又復雜的現代化創造了一系列新鮮和流動的條件,也包含著關于重思城市計劃的重要暗示。一個城市,-個區域聚結體的生命力不是以其穩定性來定義的,而是更需要以一個沒有通過多少詳細檢查就由一個有機狀態轉移到另外一個有機狀態的質變來定義。后殖民主義條件與后資本主義條件不穩定的混合因此提供了一個重思當代藝術之適當性的實驗室,特別是不同的藝術策略如何能被用來作為“全球當地化”的媒介。

  我們想為廣州三年展提出兩個與PRD有關的向量。

  第一,PRD乃是一個廣闊與開發的水平地域, 需要跨學科的方法去解碼其復雜性?;诖嗽?,我們想創建一個跨學科和橫貫藝術、建筑、城市研究和文化行動者的平臺,或D-Lab (Delta Laboratory — 三角洲實驗室),以調查研究當代藝術在如此獨特環境里的潛力和主動地釋放出準確的踏勘現場與范圍的信息。通過主辦一系列當地和國際不同學科的從業者參加的討論會,我們希望產生活潑的見解和出版有關這樣一個區域未來的想象中情景的記錄文獻。

  第二,這里的垂直性質系以“廣州三年展”所預定的時間框架來定義。從現在開始橫跨2005年至三年展開幕后的2006年初。 雙年展和三年展的結構已經成為了規格化的慣例而被許多城市為了在加速的全球文化經濟中突出自己的特性所遵循。為了改變如此單一結構的范例,第二屆廣州三年展選擇了每兩三個月舉辦一期并延續至展覽開幕的“三角洲工作室”以標明三年展乃一個可行的藝術創作平臺。這個長期的藝術交流過程強調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的概念作為一個主要研究題目。

  第二屆三年展將以兩個向量的交叉點作為展覽結構的重要方面,并提供一個在有規律的基礎上積累研究成果的機會;同時也隨時根據條件提出一系列小規模的和有時間特殊性的研究并使其結合成為一個整體,以便產生一個與地區有關的討論。

  第二屆三年展將會于2004年的11月28日開始啟動,每兩三個月將舉辦一個“三角洲工作室”計劃。提出的計劃將聚合精選的國際和國內的藝術家/建筑師。這些為了產生研究素材的平臺起著積累的作用,為求生產與PRD變化多端的情況有關聯之藝術項目。過程和研究結果將會在網上發布,也會開展系列與不同的學術研究團體的學術討論會并結集出版這些結果?!叭侵薰ぷ魇摇庇媱澋膮⑴c者將被邀請于2005年11月第二屆廣州三年展開幕時展覽他們的作品,而屆時受邀的新項目將會和這些研究項目同時展示。

  第二屆廣州三年展將會邀請50個國際與國內的藝術家/建筑師參加如此有意義的一個過程。

  這將會是理解現實的一個創新舉動 - 不單藝術作品將因為展覽而實現,而且也壯觀地和深入地與當地的環境背景結合,甚至期望,新的建筑和城市的一些項目將被建造并成為該地域長期文化和藝術活動持久進行的環境。此外,這也會作為特殊的現代化模式影響社會轉化進程的獨特案例。

  三角洲實驗室(D-Lab)1:

  參與者:Rem Koolhaas(雷姆·庫哈斯)(荷蘭·鹿特丹)

  Doug Aitken(道格·阿肯)(美國·洛杉磯)

  Wong Hoy Cheong(黃海昌)(馬來西亞·吉隆坡)

  MULTIPLICITY Joseph Grima 約瑟夫。吉瑪 (意大利·米蘭)

  楊振忠(中國·上海)

  陸春生(中國·上海)

  實驗室開放:

  2004年11月28日—30日

  展示1:Rem Koolhaas(雷姆·庫哈斯)11月28日(下午6:30—8:00)

  展示2:陸春生、楊振忠 11月29日(上午10:00—12:30)

  展示3:Wong Hoy Cheong (黃海昌)、Doug Aitken(道格·阿肯)的錄像作品播放

  11月29日(下午2:30—5:00)

  展示4:MULTIPLICITY Joseph Grima約瑟夫。吉瑪 (意大利·米蘭),參加“三角洲工作室”的藝術家與侯瀚如、Hans Ulrich Obrist (漢斯·尤利斯·奧布里斯特) 、郭曉彥、David Ho Yeung Chan(陳浩揚)等的對話

  展示5:公開研討會11月30日 中國國內學者將應邀參加(下午2:30—5:00),廣東美術館,9號展廳

  三角洲實驗室2:

  D-Lab 2: 2005年2月20至3月20(暫定)

  策劃人簡歷:

  侯瀚如

  1963年生于中國廣州,1990年以后移居巴黎?,F為阿姆斯特丹的皇家美術學院教授,他同時也是美國明尼蘇達州沃克藝術中心的國際藝術顧問委員會成員。從1997年到2000年侯瀚如策劃的“運動中的城市”探討了亞洲當代城市建設和藝術的互動及其在全球化過程中的發展,該展覽先后巡回到世界7個城市,引起了國際藝術和建筑界的高度重視。近年來,他集中探討城市空間中藝術的形態和可能性,并策劃了一系列公共藝術的計劃,比如巴黎的伊文斯基金會的公共藝術比賽(2002年)及意大利在托斯卡納地區6個城市的公共藝術計劃(2003年)。他策劃的展覽還包括“從中心出走”(1994年芬蘭Pori Art Museum)、“巴黎人”(1997年,倫敦Camden Arts Center),“約翰內斯堡雙年展”(1997年南非),“墨西哥國際攝影雙年展”(1999年,墨西哥)、1999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法國國家館(意大利)、“2000上海雙年展”(上海),2001年釜山藝術節(韓國)、2002年光州雙年展(韓國),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2003年意大利)。侯瀚如同時也是歐洲、亞洲以及美國很多藝術基金會的委員和評委,重要的藝術刊物的專欄批評家,并先后在很多地方重要的藝術機構進行講演。他的英文文集《在中間地帶》于2002年出版。

  Hans Ulrich Obrist(漢斯·尤利斯·奧布里斯特)

  1968年5月出生于瑞士蘇黎世,現在巴黎居住和工作。1993年成立了羅伯特·瓦爾薩博物館, 現任巴黎市現代博物館當代藝術策展人。多次跟維也納博物館合作擔任策展人并在威尼斯美術學院任教。自1991年起獨立策展或參加策展一系列國際聞名的展覽, 包括1997年跟侯瀚如合作的《運動中的城市》、2003年跟楊福東合作的《莫爾空間》和在巴黎、鹿特丹、里斯本、波爾多、倫敦、赫爾辛基、柏林、羅馬、東京、墨西哥城、慕尼黑、邁阿密、漢堡等等多地的展覽,被譽為展覽界的天才。同時也以個人身份采訪了一系列當今世上藝術界、建筑界以及文化界的名人并出版了該系列的第一部書《Hans Ulrich Obrist 采訪錄》。

  郭曉彥

  出生于新疆。廣東美術館三年展辦公室副主任,負責當代藝術展覽策劃。1999年—2002年,參加第一家民間美術館“上河美術館”(成都)的組建和主持工作。2002年,參加第一屆廣州三年展工作,負責展覽事務。2003年,策劃“生存的向度---廣東美術館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展”,“2003廣州·國際影像交流周”;2004年,“經驗視框——廣東美術館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展;“大地上的圖畫——威姆·文德斯攝影展”(廣州)“未建成——磯崎新建筑藝術展”及研討會(廣州); “后規劃時代的建筑——與磯崎新對話”(學術研討會)(廣東美術館) 

  聯系方式:

  中國廣州市二沙島煙雨路38號廣東美術館 三年展辦公室

  郵編:510105

  聯系人:郭曉彥、胡斌

  電話:(86)20-87351261

  傳真:(86)20-87351326

  E-mail: gztriennial@gdmoa.org

  傳播部:

  聯系人:梁 潔

  電話:(86)20-87351422

  傳真:(86)20-87351403

  E-mail:pro@gdmoa.org

  鳴謝:“三角洲實驗室”由時代集團;美國中心基金;Domus雜志贊助

  三角洲實驗室(D-Lab)1 藝術家介紹:

  雷姆·庫哈斯

  庫哈斯1944年生于荷蘭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亞渡過,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曾在倫敦建筑聯合學院、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建筑。1975年和合作者在倫敦創立OMA(OMA是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的縮寫 )建筑事務所,中文叫“荷蘭大都會建筑事務所”,進行全世界各地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庫哈斯目前是OMA的首席設計師、哈佛大學教授。 近年來, 他又成立了AMO研究OMA。

  庫哈斯設計的作品有1970年具有建筑學新概念的“柏林墻的出逃”,1972年設計的“囚犯志愿者建筑樓”。其著作《錯亂的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1978年出版),被認為是研究紐約文化和建筑的經典著作;其城市論《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界稱為建筑圣經。

  庫哈斯參與的項目包括法國里爾市總體規劃、美國洛杉磯環球影城總部規劃等。 其設計作品曾獲得多種獎項,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獎一普特茨克獎(Pritzker),2000建筑學大獎,藝術博覽會專項獎等。

  OMA主要作品: 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 荷蘭駐德國大使館、葡萄牙波爾圖音樂廳、城市中心、 荷蘭舞劇中心、派勒斯、H皮捷、蘇斯、也它奇、凡卡克等

  陸春生

  1968年出生于吉林長春,現生活工作于上海。主要展覽有:2000年參加“欲望之外”(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家——當代藝術提案”(上海月星家居廣場)、“惰性與偽裝”(上海油雕院)、 “不合作方式”(上海東廊);2001年參加“附體攝影錄像展”(杭州、上海、北京)、“生活在此時:中國當代藝術展”(柏林漢堡火車站當代美術館);2002年參加“第四世界的第三空間”(上海東廊)、“二十四點半”(上海比翼藝術中心)、“趣味過剩”(上海3H藝術中心)、“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廣東美術館)、“范明珍和范明珠”(上海);2003年參加“少數服從多數”(上海比翼藝術中心)、“多制式——2002-2003世界短片錄像節”(上海比翼藝術中心)、“越后妻有三年展”(新瀉越后妻有地區,日本)、“白塔嶺當代藝術展”(杭州白塔嶺)、“打開天空——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當代藝術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曼谷短片節”(聯盟法國禮堂,曼谷)、“自制天堂”(Le Parvis當代藝術中心,法國Ibos);2004年參加“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里里外外”(里昂當代美術館,法國)、“絲綢網”(Urs Meile畫廊,瑞士洛桑)、“天下——古代和當代的中國藝術”(尤倫斯基金會,安特衛普現代美術館,比利時)、“今日中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A l’est du sud de l’ouest”(法國尼斯國家當代藝術中心)等。

  楊振忠

  1968年出生于杭州,1990年畢業于浙江絲綢學院服裝系,1993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生活工作于上海。

  主要的個展和聯展有: 2000年參加“我們心中的朋友”(魏瑪包豪斯學院美術館,德國)、“都靈雙年展”(意大利都靈)、“不合作方式”(上海東廊藝術畫廊);2001參加“生活在此時:中國當代藝術展”(柏林漢堡火車站當代美術館)、“附體攝影錄像展”(杭州、上海、北京)、“中德新媒體藝術活動周”(北京)、“我會死的”(布魯塞爾藝術節,比利時);2002年參加“都市營造——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首屆廣州當代三年展”(廣東美術館,廣州)、“第四屆光州雙年展”(韓國光州);2003年參加“自制天堂”(Le Parvis當代藝術中心,法國Ibos)、“打開天空——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當代藝術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二手現實”(北京今日美術館)、“緊急地帶”(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之一, 意大利)、“中國極多主義”(世紀壇藝術館,北京);2004年參加“輕而易舉!——上海拼圖2000-2004藝術展”(國立當代美術館,奧斯陸,挪威)、“過去與未來之間——來自中國的新攝影及錄像”(美國紐約國際攝影藝術中心)、“今日中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

  主要作品有: 2000年創作《九百二十二顆米》(錄像)、《五步蛇》(彩色復印)、《我會死的》(錄像)、《在枕頭上》(攝影);2001年創作《如果你養了一只鸚鵡,你教它說什么?》(錄像裝置)、“不要動”(錄像裝置)等。

  黃海昌

  1960年出生于檳城的喬治敦市,生活于馬來西亞。

  重要個展有:2002年,"Selected Works 1994-20021994-2002年作品選"(John Hansard Gallery, Southampton 南安普敦 英國, UK英國南安普敦,約翰·漢莎美術館;Bluecoat Gallery, Liverpool, UK英國利物浦,藍色外套美術館}、"Whose text?誰的文章?"(Valentine Willie Fine Art, Kuala Lumpur, Malaysia 馬來西亞吉隆坡,Valentine Willie精品美術館};2003年,"fact-fiction事實與虛構"(Kunsthalle, Vienna, Austria奧地利維也納,昆斯塔爾現代實驗藝術中心);2004年,“1984-2004年作品選”(馬來西亞吉隆坡國家美術館)、電視片《參觀》(德國柏林亞歷山大 Ochs美術館)、“小的改變”(英國牛津,比德博物館)等。

  參加的重要聯展有:2000年,“Overtag”(瑞典于莫奧,BildMuseet博物館)、“下降線路”(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昆斯蘭美術館)、“別墅、花園、備忘錄”(意大利羅馬,Medici別墅)、“有毒的目標(2人展)”(澳大利亞悉尼,4A美術館)、“物種突變/城市謠傳”(瑞士弗里堡,當代藝術中心)、“無形的邊界”(日本宇都宮,宇都宮美術館)、“第三屆光州雙年展”(韓國光州);2001年,“ARS 01 ”(芬蘭赫爾辛基,KIASMA當代藝術館);2002年,“情趣路線”(德國斯圖加特,IFA美術館)、“逃亡者”(挪威H?vikodden,現代藝術博物館);2003年,“Cam-taten”(奧地利林茲,昆斯陶姆)、“烏托邦車站”(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

  “對行動的指示”(奧地利維也納,昆斯塔爾現代實驗藝術中心);2004年,“民族地區集市”(瑞士日內瓦,當代藝術中心);“少數民族報告”(丹麥奧胡斯,奧胡斯美術大樓);“利物浦雙年展”,(英國利物浦);“搖擺”(奧地利林茲及阿爾松別墅,當代藝術OK中心,法國乃斯)

  道格·阿肯(Doug Aitken)

  1968年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F生活、工作在紐約和洛杉磯。

  道格·阿肯以圖像視頻和攝影技術為媒介,重現全球各地的景觀,其錄像裝置大都體現了自然與文明的關系。道格·阿肯從完全現代的景象中入手進行歷史的研究,他善于利用電影特有的表現效果,從視覺上和空間上,把圖象、聲音和建筑物用移動的界面從一個媒體——如影片剪輯——到另一個,并將建筑以切割的形式融入空間中。

  道格·阿肯的作品沒有“純自然”的東西,他的作品是社會和城市變化的印記,這種變化又以科學進步和政治現實作為背景。他的作品討論了自然與人文、景物與媒介的關系及隱喻。

  舉行的重要個展或展覽地:2000年,“玻璃地平線”(維也納分離派展覽館,奧地利)、“矩陣185/進入太陽”(伯克利美術館,加利福尼亞州,美國)、“集合33:道格·阿肯,鉆石之海”(達拉斯藝術博物館,得克薩斯州,美國);2001年,倫敦蛇形畫廊(英國)、柏林藝術工廠(德國)、狼堡現代美術館(德國);2002年,紐約美術館(美國)、格勒諾伯國家現代藝術中心(法國)、Kunsthaus Bregenz(奧地利)、東京歌劇城藝廊(日本)、制作工作室和博物館(費城,美國)、路易斯安那博物館(丹麥);2003年,維多利亞米羅畫廊,(倫敦,英國)、蘇黎士藝術館(瑞士)、圣德萊陶·萊·萊寶登基金會藝術部(托里諾,意大利);2004年,格茨收藏展(德國慕尼黑)、Sala Rekalde(西班牙畢爾巴鄂)、Taka Ishii畫廊(日本東京)、席琳藝術館(法蘭克福,德國)、La Caixa論壇(巴塞羅納,西班牙);2005年,法國巴黎市立近代美術館、Eva Presenhuber美術館(瑞士蘇黎世)、亨利美術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等。

  參加的重要聯展有:2000年,“惠特尼雙年展”(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超現實主義1950-2000:從薩爾瓦多·達利到杰夫·昆斯”(蘇黎世市立美術館,蘇黎世,瑞士)、“悉尼雙年展”(當代藝術博物館,悉尼,澳大利亞)、“視覺速度”(阿德里奇當代藝術博物館,里奇菲爾德市,美國)、“飛行模式”,當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美國)、

  “讓我們娛樂:生活的罪惡快樂”(沃克藝術中心,明尼阿波利斯,美國)、“讓我們娛樂”(波特蘭藝術博物館,波特蘭,美國)、“原料”(維多利亞米羅畫廊,倫敦,英國)、“未來身份:一組收藏品的沉思”(馬德里,西班牙)、“盎格魯收藏品展:道格·阿肯/電子地球”,(當代藝術博物館,名古屋,日本);2001年,“城市色情”(藝術家空間,紐約,美國)、

  “媒體聯系”(羅馬,意大利)、“虛構形式”、“Ars 01. 展開的遠景”(Kiasma當代藝術博物館,赫爾辛基,芬蘭)、“移動的圖片”(埃斯林根市立美術館,德國)、“與帕克特合展:1984迄今”(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2002年,“音速進程”(巴塞羅那當代藝術博物館,西班牙;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巴黎,法國)、“屏障記憶”(當代藝術中心,日本)、“混合”(泰特美術館,利物浦,英格蘭);2003年,“世界匆匆”(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墨爾本,澳大利亞)、“抵抗地心引力:當代藝術和飛行”(北卡羅來納藝術博物館,美國)、“紐約客”(布魯克林音樂學院,紐約,美國)、“快速前進”(德國新媒體藝術中心,卡特斯魯厄,德國)、“世界將會顛倒”(蒂娜金美術館,紐約)、“特殊地點”(當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音樂實驗室 2”(蓬皮杜文化中心,巴黎,法國;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墨爾本,澳大利亞)、“流體?!?當代藝術博物館,悉尼)、“伊甸園”(La Coleccion Jumex,墨西哥)、“繪圖:數字時代的繪畫和媒體”(狼堡現代美術館,德國)、“呼吸水”(Hauser & Wirth & Presenhube美術館)、“不完美純真”(當代博物館,巴爾的摩,馬里蘭州,美國)、“精神”,Magasin 3(斯德哥爾摩,瑞典);2004年,“影像的運用”(Malba Coleccion Constantini,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3分鐘”(席琳藝術館,法蘭克福,德國)、“過去,現在,未來:當代藝術1950年迄今”(芝加哥,美國)、“新收藏”雙人展(Het Domein Sittard博物館)、“強光”(PS1,紐約,美國)、“回憶和風景” (La Casa Encendida,馬德里,西班牙; 亞特蘭大現代藝術中心,大加那利的拉斯帕爾馬斯市,西班牙;狼堡現代美術館,德國)

  參加的主要電影節有:2000年,奧伯豪森電影節(德國)、“穿越邊界”(丹麥電影協會,哥本哈根)、“行為和媒體藝術的美”(藝術之家,慕尼黑,德國);2001年,倫敦電影節(英國)、奧伯豪森電影節(德國);2002年,ResFest數碼電影節(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美國地球影展(特路萊德市,科羅拉多州,美國)、Impakt電影節(烏得勒支,荷蘭);2003年,Nueva電影節(LaForet博物館,東京,日本)、紐約錄像節(紐約,美國)、特里貝卡電影節(紐約,美國);2004年,加那利媒體節(大加那利的拉斯帕爾馬斯市,西班牙)等。

  MULTIPLICITY(多重城市)

  多重城市() 是米蘭的一個地域問題研究機構。它在世界各地以多重的分析,綜合及再現系統方式來實現其計劃。 多重城市是一個不斷變動的網絡 (在5個主要計劃40-80人實際參與其中),人員來源于其工作的當地。這個網絡由眾多建筑師、地理學者、藝術家、城市設計師、攝影師、社會學者、經濟師和電影制作人等組成。多重城市設計和制作裝置、工作室和書籍,以展示城市環境的可見和隱藏的變化過程。多重城市從新的社會行為中感受物質環境,尋找靈感思緒,探索創造作品。完成的作品包括有:USE-歐洲善變的狀態(波爾多,布魯塞爾,東京),空洞的東京(東京),USE-歐洲城市的將來(米蘭)。出版物有 : 《突變》(Actar出版社),《突變》(TN Probe出版社),《USE-歐洲城市的將來》(Skira出版社)。


37
評論區(0)
正在加載評論...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精彩视频 | 视频一二三区 |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 久久久片 | 亚洲日本欧美 |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99re视频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二区精品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 日本 欧美 国产 |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永久免费 | 亚洲激精日韩激精欧美精品 |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 亚洲精品欧美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4 | 欧美亚洲免费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九色www| 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 | 97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在线一区 | 亚洲精品二区 | 久久成人人人人精品欧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孕妇 | 狠狠干天天干 | 乱码av午夜噜噜噜噜动漫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 |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 免费看a| 综合久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欧美 | 日韩综合一区 | 亚洲网在线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v毛片成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