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類金獎得主陳堅的《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時·南京》最搶人眼球。
▲服裝設計類金獎得主裘海索設計的《尋鳳行鳳循鳳》。
▲環藝設計類金獎得主“中山岐江公園”。 占據整個墻壁的大型歷史油畫、表現當代都市時尚少女的棉布設計、使用丙烯顏料的“水墨畫”……今天開幕的“第十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展”把全國藝術家的最新作品展現在首都觀眾面前,作品數量之多,規格之高,使得展覽地中國美術館騰出了所有的展廳。 規模之大近年罕見 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從1949年舉辦第一屆至今,已經走過了55個春秋,是我國影響最廣、規模最大、最具權威的綜合性官方美術展覽。 本屆美展共評出18件金獎、73件銀獎、199件銅獎、307件優秀獎,共計597件作品。另外還有港澳臺三個地區的優秀作品參加展覽。目前中國美術館的所有展廳都被第十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占據,規模上看,這是近年來僅見的大型展覽。今天起,至2005年1月8日展覽將持續近一個月。 文化部藝術司美術處處長安遠遠表示:“相對往年,今年的獲獎藝術家更加從藝術本體的角度出發進行創作,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從整體上展示了全國藝術家近五年的創作狀況”。其中來自解放軍的藝術家陳堅創作的大型歷史油畫《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時·南京》(220cm×600cm)展現日本軍國主義投降的歷史場景,氣勢博大,有批評家認為這幅作品必將引起觀眾的強烈關注。 “嘗試”引進新藝術種類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環境建設的不斷進步,雕塑家、壁畫家和設計師有了更多發揮空間,自上屆美展才設立的藝術設計展區,本屆已呈現出強勁的態勢,如俞孔堅團隊的中山岐江公園就獲得環境設計類的金獎。 中國美協副秘書長、本屆美展組委會秘書長戴志祺告訴記者:“當代藝術發展很快,我們今后還會嘗試把裝置藝術、錄像藝術和多媒體藝術引入全國美展”。不過相對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當代實驗藝術的勃興,這個“嘗試”似乎太晚了。 中國美術館館長馮遠宣布他們已經計劃花費600萬元收藏全部獲獎作品,而1999年中國美術館只花費了幾十萬元人民幣就收藏了第九屆全國美展全部獲獎作品,現代藝術市場的發展讓中國美術館付出數倍的收藏費用。但是馮遠強調:“這完全值得,因為這是我們完善當代藝術收藏序列的必要之舉,未來這些作品必將占有重要歷史地位。” 記者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還看到日本數家美術機構的負責人在現場欣賞作品,他們表示這次展覽很豐富,有一些出乎他們想象的作品,他們計劃邀請部分作品前往日本展覽。 ■全國美展捍衛影響力 有批評家認為,隨著藝術創作的多元化發展,以及畫廊等民間藝術機構、公司的興起,全國美展開始衰落,因為很多藝術家不再依靠美展獲得學術和藝術地位,同時也有很多渠道舉行展覽、進入藝術市場。 針對這種看法,中國美協副秘書長、本屆美展組委會秘書長戴志祺強調:“全國美展的權威性是其他展覽沒法比的,現在美術家協會的主席、副主席很多就是從全國美展上起來的,各大美術院校的領導也是。這是全國性的大型展覽,在藝術評選上也有相當嚴格的程序,因此獲獎作品也都有很高水準。” 與此相對,他認為中國的畫廊產業還處于開始階段,“很多方面都不規范,選擇藝術家的標準也差距很大,它們和全國美展沒有可比性。”(周文翰) (CSC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