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11月17日—21日在世貿商城揭幕的2004上海藝博會上,美國伊曼紐爾畫廊將攜法國著名藝術大師杜比菲的一尊雕塑作品《恩石》前來尋找買家。據悉,這是杜比菲的雕塑作品首次在華亮相。 杜比菲是戰后歐洲美術界中一位極具獨創性和傳奇性的人物。他對原始的、潛意識因素的追求,以及向傳統藝術挑戰的精神,曾引起公眾的強烈震驚與共鳴,正如杜比菲的自我感嘆:“沒有激情即沒有藝術,藝術是人類可擁有的最富有激情的狂歡盛宴……我們應不懈地追求一種能“瞬間反映真實生活”的藝術。 曠世奇才杜比菲曾嘗試用不同的繪畫材料進行創作,他選用過中國畫的紙材,油報紙;還曾將粗獷的材料,如瀝青、石膏、砂粒、膠水等,與顏色混合在一起,構成暗暗的厚厚的底料,然后再在上面表達自己眼中的世界。 60年代中期,杜比菲發現了一種能準確表達其思想的新材料:環氧化聚氨酯,于是他開始了藝術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風格轉變。在2004上海藝博會上,中國收藏家們將看到的這尊《恩石》(99.1×52.1×50.8 cm),是杜比菲創作于1966年的作品,無論是材質還是風格,均是他那個時期的代表作。在人造材料的純白底色上,杜比菲自由自在地用紅、藍、黑等鮮明的色調勾勒出筆直、轉折、回旋等各種童話般的視線,在璀璨的燈光照映下,強烈地吸引著人們的視線。那飄灑超脫及不規則的線條與色彩和諧相處,充分地顯示出杜比菲驚人的想像力。 杜比菲的作品多姿多彩,“獨樹一幟”,風格演變繁多。數量龐大而又風格迥異的作品創造了二戰后法國美術界的奇案,故評論界很難將其歸結于某個派別,但同時承認:他實現了一種雄心,即把反叛的前衛藝術與公眾的要求調和起來。幾十年來,杜比菲的作品已成為歐美收藏界人士的寵兒。2001年秋季,為紀念這位非凡的藝術大師,法國篷皮杜文化中心舉辦了杜比菲誕辰100周年的回顧展。 在具有海派風范的上海,對當代抽象藝術品往往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您又會隱隱地發現:杜比菲的繽紛世界中,那不斷超越自我的藝術創作個性,那種獨創的精神,以及非凡的想象能力,仿佛與上海這座城市的個性似乎又有些個相似。 象征著幸運的《恩石》,顧名思義,仿佛恩從天降,會使聰慧的上海人浮想聯翩:恩澤、恩惠、恩情……眾多如意吉祥與祈禱祝愿,宛如一場場甘霖雨露……酷似人生中的喜悅,往往總在你不經意時來,用你無法想象的美麗色彩,寫下生活篇章中幸運的現在與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