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部分摘錄至吳文正編著的《香港葫蘆》,書中從民間搜集得來的藥品包裝,作有系統的展示,提供一個豐富多采的視覺之旅;給讀者一個更深切的了解和認識.其中只掃描了部分的圖片以及節錄了部分的文字. 藥品包裝基本法 中成藥的包裝基本與其他的物品包裝無異,但同時存有很大的分別和特色,由于中成藥一般以膏.丹.丸.散.茶.油.酒不同的劑型出現,因此在盛器上也配合不同需要。另一方面,中成藥大部分均為食用,在衛生安全和保存方面更為講究和有所要求。 隨著社會的改變和適應市場的要求,成功的藥品都會作出相對的改變,而中成藥市場中,一直出現頗多的冒牌假藥和影射藥品,因此藥廠在包裝方面更投下不少的資源和心血,務求千方百計增加復雜程度,以防假冒。無可避免增加包裝成本。過程中,藥品更會嘗試不同的嶄新的印刷技術和包裝設計,往往帶領其他物品包裝的新路向,這點確是業者所始料不及。同時反映冒牌假藥的嚴重性,鑒于現實的需要,中成藥包裝這層(外衣)肩負有不同的功能,這方面大致可為四項如下: 1.使藥物免被污染和得到保護,避免接觸空氣受潮,產生異化,準備作長時間保存。傳統的蠟殼正發揮此等作用。 2.配合不同的劑型,需以不同的盛器盛裝,盛器本身更要求不會與藥物產生化學變化,影響藥效和服用安全。 3.方面攜帶是中成藥其中一個要求,輕便和容易開啟更始必需。以箱.大盒.小盒.小包等包裝更是可便營商計算和方便運輸出口銷售。 4.以外型.設計和印刷等不同的包裝元素,使消費者區別不同的藥品種類和識別各家品牌。精美的包裝同時可提高產品的銷量和增強本身品牌的認受性。 二.書中分別從藥膏.靈丹.藥丸.藥散.藥茶.藥油等來介紹中成藥的不同類型. 1.膏乃是一種以不同的中藥,經過烹煮然后冷切后出現的固體劑型,顏色多呈深褐色或黑色,藥味濃烈,遇熱即變軟,帶有強烈的粘性,因此多用做外用藥品.一般煮好的膏藥會在未完全冷卻之時,按量倒在預先裁減好的方型不絹或皮革上.現在多以蠟紙或膠紙取替,待其冷卻凝固后便成膏帖,對折才包裝入袋. 2.丹自古以來,令人即時想到靈丹妙藥,帶有濃烈的神秘主義色彩.古時傳統醫學一直與煉丹術結下不解緣,現代所謂丹者,只不過是名稱上的巧立名目,以丹代丸,另人有靈丹妙藥的錯覺,純粹為市場策略,有時小丸亦可稱為丹. 3.丸是中成藥中最常見的劑型,一般分為大丸和小丸;大者如蛋,小者如針頭.以內服為主,藥性溫和,服后于胃內慢慢溶解吸收,而水.蜜糖是制造丸的合成劑,過程中將不同的藥粉一層一層粘和而成. 4.散為粉狀的劑型,容易溶解于水,為人體吸收,藥效迅速.在嬰孩藥品中,尤其常見.散劑多以小樽盛載或用紙包裝,直接放入口中加水送服. 5.茶,無不令人想起廣東涼茶,其實除了日常所泛指的茶葉外,就是以生草藥煎成的復方藥劑,可供直接飲用,有利尿,瀉下,健胃,解熱的功效.一般坊間常見的傳統涼茶可分苦與甜兩類,苦者有二十四味,水翁花等,而甜者如五花茶.銀菊花.火麻仁.竹蔗水.一律叫做涼茶. 6.油是一種具揮發性的液態劑型,主要用于外搽,藥油都是氣味濃烈,有提神醒腦刺激性功效.一般主治頭暈,頭痛,蚊叮蟲咬.止痕止癢等等. 7.所謂藥酒就是把藥物用米酒浸泡一段時間,使藥物中可溶成份釋于酒中,以作藥強身之用.【盧燕紅編輯報道】 |